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宿舍(上海海事大学考研难度)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宿舍,上海海事大学考研难度

很多人都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如果在社会中没有足够的金钱和地位时候,好好学知识或许是一种走向幸福生活的途径。

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们想要在社会当中找到一份工作,同样需要一份学历。

为此,不少学子们都在加倍努力,一方面希望能够获得好的学历,一方面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所以人们在考上大学之后还会选择继续进修,读研读博。

这些成绩的选拔更为苛刻,能够考上的人都是佼佼者。

他们应该会更加自信,自信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未来。然而上海有一位女研究生在上学两个月后自缢在宿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展开拉锯

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宿舍中的洗漱间。

有一个女孩用两条毛巾把自己的头绑在水龙头上,她半跪坐在地上,双手已经没有生气的瘫软在地上。

这个女孩已经离开了人世,她是被自己制造的方法活活窒息身亡的。

如果她想要自救的话,只需要从地上站起来。

但她并没有,说明她一心想死,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说没有任何留恋的地方。

刚赶来的人把她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因为救治不及时,她没有办法再睁眼看这个世界。

不过这也许是她最希望的。让她逃脱比让她继续苟活强的多。因为死法过于奇特,这件事也震惊了全中国。

而她的母亲也在不断找学校讨要说法,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学校给女孩儿带来的压力。

这位母亲要求学校赔偿35万,但学校认为女孩是自杀,并且学校并没有对女孩做过什么。

他们只是按规定办事,反倒是女孩和她母亲的做法不够恰当。

双方之间发生了什么?女孩又是被谁逼上了绝路?

这个女孩儿名叫杨元元,她自缢在寝室的时间也不过是她刚刚考上研究生入学的第二个月。

而学校与母亲之间主要的矛盾就是杨元元带着母亲一起上学。

当时学校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学校觉得宿舍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杨元元带着母亲居住,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方便。

而且如果非本校人员入住的话,学校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发生意外,学校难逃其咎。

这样的考虑实属正常,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非本校人员都要求入住的话,学校会鱼目混杂。

可能会有坏人混入,或是让学生沾染社会气息。

对此学校的建议是让母女二人搬离宿舍去校外租房子住。

只是杨元元家庭拮据,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正在上学的她实在无力承担起昂贵的房价。

能够上学已经是非常辛苦。

学校得知这样的情况后,帮助杨元元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房租相当便宜的房子。

每个月只需要450元,这种房价在上海非常难得。只是这样的房价也就意味着房子效果不好。

果不其然,当杨元元和母亲望瑞玲拿着行李到达租房处的时候,发现这里只是毛坯房。

四周没有任何家具,也没有窗户,肉眼看见的就是墙。但比于一晚就需要几十块的旅馆,出租屋至少便宜的多。

不过这里没有床,母女二人只能打地铺。这里也没有热水,她们只能用凉水洗漱。就连被子也是薄薄的一层。

杨元元当时就有些情绪不高涨,望瑞玲还在安慰她。

杨元元认为,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她的命运却始终无法改变。

望瑞玲觉得是学校给了杨元元这样的思想,是学校拒绝了母女两人的多次申请,所以学校应该承担责任。

但学校认为,杨元元自缢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和学校没有多大关系,学校也没有任何逼迫行为,甚至还帮助她们找了房子。

不过出于人道主义,学校最终还是赔付了望瑞玲16万。

而这也意味着杨元元和这个世界不再有任何牵连。也许唯一能够记着她的,只有她的母亲。

大家都为这个花季少女而感到惋惜,但也无能为力。

正如学校说的,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是每一根稻草。

也许廉租房是压死杨元元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她身上背负的远不止这些。

她又有怎样的经历?

年少经历

杨元元的成长经历与贫穷脱不了联系。

从她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家里不富裕,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就是学习。

但实际上杨元元出生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还算是中上等。

因为她的父亲是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也是当地兵工厂的工程师。

而母亲同样是兵工厂的员工,不过相比起父亲来说,就比较普通,因为她只有初中学历。

但不可否认的是,杨元元家庭属于双职工家庭,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应该有贫穷的思想。

这主要是因为杨元元家中有一场巨大的变故。那就是在她六岁的时候,父亲因为肝病去世。

这就意味着母亲望瑞玲要担起家里挑大梁的责任,而杨元元还有一个弟弟。

两人都非常年幼,望瑞玲每月的工资并不高,给父亲看病还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所以杨元元从六岁开始就过得异常艰苦。

她不能再过着公主一样的生活,还要主动承担起家里的一部分责任。

因为她是姐姐,她就应该帮助妈妈照顾弟弟,帮妈妈减轻一点家务责任。

因为知道妈妈特别辛苦,杨元元比同龄孩子更加懂事和孝顺。

同时也格外听从母亲望瑞玲的话。有人甚至觉得杨元元太过于没有主见。

虽然她有自己的想法,但决定权永远在母亲身上。

弟弟杨平平也非常懂事,姐弟二人没有给望瑞玲增添别的烦恼。并且两人一直都是望瑞玲的骄傲。

两人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一方面遗传了父亲的基因,一方面两人都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他们就在刻苦学习。

1998年,杨元元参加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高考,并且成绩还非常不错。

这让她感到很开心,她觉得自己终于能够通过努力改变家庭命运,终于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妈妈和弟弟。

正当她满心欢喜定前往大连海事大学法学系实现梦想时,她的母亲却出来阻止。

望瑞玲认为学法律根本赚不到钱,而且学校距离家里非常远,望瑞玲觉得杨元元这样只会浪费钱。

为了不让母亲增加负担,杨元元只能放弃自己从小的律师梦,同时也放弃了自己向往的大学。

最终选择离家更近的武汉大学,听从母亲的安排报上经济学专业。

杨元元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她没有怨恨母亲,而是继续学习,希望未来能够有个好出路。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学校里发放的奖学金经常都有杨元元的名字。杨元元还申请了助学贷款,并利用兼职补贴家用,帮助弟弟上学。

这个时候,杨元元觉得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尽管自己没有去读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她在经济学行业里也能够发光发热。

而她的弟弟也考上武汉大学,两人也有个伴。

只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压力竟然会越来越大。压力是从她大三时候开始的。

当时家里母亲望瑞玲又再次发生变故。

2008年,望瑞玲工作的工厂宿舍要进行搬迁,因为工厂需要迁到新区,为了方便人们上下班,宿舍自然需要变动。

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需要收拾收拾行李换个楼房居住就可以。

但没有想到想要住到新宿舍,就必须要缴纳3.5万元才可以。

缴纳的这些钱,员工可以分配到职工住房,实际上也是工厂的一点福利。

只需要3.5万元就可以有自己的住房,何乐而不为?

但对于杨元元家就是灭顶之灾,因为这些年所有的钱都花费在了孩子们的学习之上。根本拿不出3.5万元这样的巨额。

望瑞玲没有办法,只好选择不搬迁。

但是家里和厂里实在是离得太远,每天的劳累让她感觉身体根本吃不消。而且路费也不便宜。

碰巧这个时候工厂允许职工内退,望瑞玲觉得自己孩子也都不需要再读书,他们已经可以照顾好自己,甚至能够给她养老。

她完全可以去投奔子女,于是她办理了内退手续,并且带着行李来到武汉大学投奔女儿。

望瑞玲觉得这样自己和子女们也能够离得近一些。当杨元元和弟弟看到望瑞玲出现的时候,的确非常开心。

两人带着母亲参观了学校,去了平时根本舍不得去的餐馆吃饭。

晚上杨元元想给母亲找个招待所,但母亲觉得招待所价格昂贵,而且她还表示要长期居住。

杨元元这才询问清楚了事情的缘由。杨元元非常为难,因为她也没有太多的钱让母亲去招待所常住。

这个时候望瑞玲表示,自己可以去宿舍将就一下。去宿舍的确便宜,但这不符合规定。

望瑞玲却没有这样想,她觉得杨元元给学校交了学费,住宿费,学校就应该能容下她。

而且她也不多占床,母女两人住一个床就可以。

杨元元别无他法,只能同意母亲的请求。就这样两人正式住到了一起。

母女合住

因为挤在一张床上,晚上杨元元和望瑞玲都没有办法翻身。

学校很快知道这件事,虽然校园不允许,但考虑到杨元元家里条件特殊,并且一直以来品学兼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学校破例给杨元元母女申请了一间宿舍,这样一来也可以避免同一寝室的人看着家长在的不舒服。

母女二人有了更舒适的空间,望瑞玲就彻底的在武汉大学女生宿舍长期定居。

因为杨元元这样特殊的情况,周围的同学都对她另眼相看。

在大学除了一个寝室的舍友能够朝夕相处之外,很少有人能够在班级里交到朋友。

因为大学没有固定的座位,课程选择也各不相同,一个班的人都鲜少有机会交流。

杨元元搬离宿舍后,就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而望瑞玲却生活的很好,她每天给姐弟俩做做饭,偶尔去摆摊赚钱,还能和校园里的职工唠唠嗑。

杨元元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疏离,但她想到自己也快毕业,忍忍就好了。

可是新的难题又一次出现,因为母亲每天在宿舍等着自己,杨元元还得回来照顾家庭。

她能够挤出打工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少,但她还有4000元的助学贷款需要还。

如果没按规定时间还完,学校就会暂扣毕业证和学位证书。

如果没有这些证件,大学等于白读,杨元元也没有办法找到工作。

她只好在各个工作里兼职漂泊,在工作的间隙她还考了个研,竟然一把上岸,直接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

可是这里学费昂贵,她又没有偿还来贷款,只能再次被迫放弃自己最喜欢的理想。

老师建议她可以回到自己老家湖北宜昌考取公务员,这样一来工作也能够稳定。

杨元元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母亲望瑞玲再次阻止她。

因为母亲觉得,宜昌是个小城市,好不容易出来,就没有必要再回去。

后来西北大学任教也被母亲以距离远阻止。

以至于毕业八年,杨元元一直在兼职。

就连毕业证也是推迟了几年才领到的,而这个时候弟弟已经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直博。杨元元却依旧居无定所。

她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30多岁的她考上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

而望瑞玲则是继续跟着杨元元居住。

原本弟弟是想照顾望瑞玲的,但她觉得儿子照顾非常不方便。

却从来没有想过杨元元带着她上学承担的压力。杨元元因为望瑞玲的长期介入,她没有朋友,没有爱情。

在被学校拒绝申请后,她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她想摆脱压抑的亲情,但责任感又让她无法随心所欲。

结语

她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学习是为了什么。于是她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压垮她的是母亲的强势,是社会环境。是非常优秀,但依旧碌碌无为。

是她自我肯定与自我怀疑之间的矛盾。

是她在自由和束缚中无法喘息的痛苦。是她一次次被迫放弃自己的道路,遵循母亲意愿的无奈。

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宿舍(上海海事大学考研难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