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年度热点:考研复试必读论文




法理学年度热点:考研复试必读论文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在研究生复试考核中,法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动态频频出现。因此,针对研究生复试进行学习准备的过程中,留出时间把握学界动向、了解研究焦点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攻破,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对研究热点的了解也是获取学位论文选题灵感的重要渠道。本期设置了近一两年来我国法理学研究中热度较高并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十个问题,在每一问题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受关注度较高的若干篇论文并进行综述,期待能够帮助备考考生对新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成果进行回顾。

这里需要提请考生特别注意的是,受法理学学科特点影响,法理学领域的热点论文只能作为备考过程中的辅助阅读材料。一方面,由于我国法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当下中国学界的法理学研究包罗万象,各类“超出一般部门法学研究范畴”的知识研究均被列在法理学项目下,学术研究受到学者个人旨趣、时代社会热点影响呈现出相当的碎片化、非聚焦化形态,新近研究与学科知识体系的联系不及部门法学那么紧密。另一方面,由于法理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各大院校法理学专业研究、教授的旨趣、内容与范式可谓是天差地别。因此,在各院校的复试考察中,较之部门法的考察情况,法理学考察更重视学科基础、也更体现出鲜明的院校特色,考生必须注意结合报考院校法理学专业的研究特点,对该专业偏重的知识传统、青睐的思想史大家甚至其研究所倚重的相邻学科进行针对性准备

作者:李维,努力中的编辑部小白。

目录

专题一 领导人法治思想

专题二 新兴权利问题

专题三 法典化问题

专题四 党内法治

专题五 算法治理

专题六 法律渊源

专题七 法律解释

专题八 类案强制检索

专题九 判例适用技术

专题十 裁判技术

专题一 领导人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法治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因此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讨论与解读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近两年法理学界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仍然保持着高热度,不断推进,在既有丰硕成果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相关研究呈现出宏观解读与微观阐释并重推进、理论发展与道路建设兼顾拓展的全面格局。

专题二 新兴权利问题

新兴权利,尤其是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权利新兴问题,成为一个重点问题,不少新近研究融合新兴权利的逻辑基础与实践应用视角,为新兴权利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不同意见。《新兴权利司法证成的三阶要件:实质论据、形式依据与技术方法》分析了司法裁判中新兴权利证成的三阶要件,实质论据展现了新兴权利的现实来源和内在正当性; 形式依据起到补强论证的效果;技术方法则体现法官合理的说理能够增强结果的可接受性。《权利可能新兴吗?——新兴权利的两个命题及其批判》反对新兴权利理论,强调权利的重要性这一观念,认为权利本身具有应对新问题的能力。《个人信息权的权利证成》认为人的尊严与自主性作为内在理由,可以独立证成个人信息权;“共同善”作为个人信息权的外在理由,可以为个人信息权的证成提供辩护力量。《论新兴权利的一般理论》一般性地讨论了新兴权利的概念、生成根据、保护方式等问题。《权利无法新兴吗?——论既有权利具体化的有限性》通过论证权利的有限具体化理由来为支持新兴权利的情境命题提供辩护

专题三 法典化问题

《民法典》出台后,法典化这一议题持续引起学界关注和研究,在法理学界和各部门法学界都产出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近两年法理学界对法典化问题的研究呈现出更加宏观化、理论化的趋向。《法典化模式选择的法理辨析》指出法典化模式有体系型和汇编型两种类型,通过分析两种模式的优劣和当代法律实践的特征,提出采用汇编型法典是更适合当代法治实践要求的做法。《法典化的早期史》考察了古代世界五大法律文明编纂成文法律的历史,意图表明法典化是人类法治文明的最重要成果,也是现代国家走向法治之路的最佳选择之一。《法典化语用及其意义》分析了法典化、反法典化、解法典化和再法典化组词的语用及其背后隐藏的思维方式,认为不仅要关注法典化,也要看到反法典化、解法典化和再法典化的主张。《法典化与法体系的内部构成》则针对各个部门法领域兴起的法典化运动,审慎地指出,只有部分的部门法有法典化的可能

专题四 党内法治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因此围绕党内法规进行的理论研究对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党内法规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梳理了党内法规体系的形成逻辑,并就党内规范走向完善提出了思考方向:进一步厘清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界限,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定、实施和保障制度; 协调党内法规内部的规范冲突和部门分类,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调整界限,实现两者的双向衔接协调。《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效力》关注党内法规的效力问题,指出在党内法规的效力基础问题上应当采由“自治说”“认同说”“授权说”“协同说”共同构成的“综合说”,并在此结论基础上针对性地完善党内法规的效力保障。《党内法规特征的多元向度》分析了党内法规具有正式社会规范的一般特征、因其地位与功能的优越性而具有的独特特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实证分析》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在处理两者关系的过程中,要警惕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不分、党内法规具有“溢出效力”、党内法规只能调整党内事务等错误认识

专题五 算法治理

《可信算法的法律规制》指出符合可理解、可靠和可控等内在要求的可信算法是防范算法风险和构建算法信任的基础,算法的可信控制应该成为算法治理的核心,该文还阐述了系统地构建算法可信控制的制度体系的具体举措。《算法规制体系的中国建构与理论反思》则系统梳理了中国当前的算法规制体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当引入“算法发展”平衡算法安全,引入“权利公平”补充算法公平,引入“私人自主”调和算法向善。《驯服算法:算法治理的历史展开与当代体系》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算法治理历史,凝练了政府(法律)、社会(规范)、市场(代码)这对算法治理体系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三角要素。《构建多元共治的算法治理体系》一文则提出基于算法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参与、分级分类监管监督的算法治理体系。《政府数据开放与公共数据治理: 立法范畴、问题辨识和法治路径》分析了政府数据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对经济社会的重要价值,要想发挥政府数据的完全效益,就应当做到开放共享,当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律治理体系有待健全以及在相关法规制定理念和原则上尚未达成共识。

专题六 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是法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法理学研究经久不衰的热点内容。《法的渊源理论: 视角、性质与任务》针对法源理论的混乱现状,进行了一系列澄清:认为法源理论是一种宏观理论,旨在确定法律论证之大前提的“适格”来源;从任务上来说,法源理论紧扣司法裁判获取依据的需要,因此法律渊源指的是法律论证过程中对司法裁判具有法律拘束力之规范基础(裁判依据)的来源。《法的渊源: 一种新的分类法及其在中国语境中的运用》分析了法律渊源的既有分类理论的不足,进而提出将法律渊源分为效力渊源和认知渊源,前者提供了独立而完整的裁判依据,是裁判依据之效力来源和内容来源的合一,在我国只有立法行为及其产物制定法;后者只提供了裁判依据的内容来源,需要获得效力渊源的认可并须与之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法律渊源的冗余与宪法的自我指涉——从宪法渊源回归宪法原则规范与宪法解释》分析了法律渊源这一概念在当下的冗余,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充满歧义的“宪法渊源”概念同样是冗余的、意义有限的。《法源的拟制性及其功能——以法之名的统合及整饬》指出法源概念具有拟制性,其实质是运用再定义的方式确定司法之法,认为法源有对各种社会规范进行整合、整饬的功能,理顺相互矛盾的规范规则,从而使各种规范规则形成合力,克服制定法的不足或缺陷。

专题七 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在萨维尼以降的法学方法论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且长期以来受到学者的持续关注与研究。《合宪性解释的功能》分析了合宪性解释在规范、裁判和组织三个维度上的功能。《法律解释与法律续造的区分标准》回到传统法学方法论上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区分法律解释与法律续造的复合标准:一个探究法律文本意义的活动是法律解释,当且仅当它:(1)是是探究法律文本的规约性意义、说话者意义或真实意义的活动;或者(2)当不存在规约性意义时,是探究法律文本的合理意义的活动。《“法律解释”的概念厘定》分析法律解释的概念,指出法律解释是发生在自发理解存在问题时的自觉活动、是发生在部分法律适用过程中的解疑活动、是一种规范性活动。《法教义学与体系解释》一文将体系解释的运用归为两种模式:以外部体系为基础的定位型解释和以内部体系为基础的协调型解释,并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基本功能。陈金钊教授在《辩思解释的意义探寻》、《据法阐释与辩思解释的融贯——中国语境下的法治思维方式塑造》和《据法阐释及意义探究》这一组文章中意图缓和辩思解释与据法阐释间的紧张关系,其主张重视据法阐释,突出其在强调法律的安定性、体系性和权威性等方面对法治的意义,以此探寻中国特色法治思维的塑造方式。

专题八 类案强制检索

类案强制检索是我国法院系统近年来为推进同案同判建立的机制。《关于类案检索制度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围绕类案的界定和判断标准、类案强制检索的具体情形、其平台和信息化建设、类案检索的范围和顺序等宏观问题展开了一定讨论。《指导性案例在类案检索机制中的地位及其运作》特别聚焦于指导性案例在类案检索机制中的运作问题,分析了检索指导性案例的步骤和需要进行配合的相关因素。《类案检索在何种意义上有助于同案同判?》认为类案检索有助于法官发现可能的类案,然而真正具有实质相似性的类案依然取决于实践者的理性证成,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类案检索仅在有限意义上有助于同案同判,不能过分夸大这一观点。

专题九 判例适用技术

判例是指那些对后案裁判具有特殊影响力的先前生效判决,它们是成文法国家重要的法治资源。在案例指导和类案强制检索等制度的推动下,判例嵌入我国成文法体系的实践日益重要。但是这种司法实践也面临着问题,需要学理上供给更加系统、成熟、精细的判例适用技术,因此判例适用技术的研究也成为法理学界近两年较有热点的焦点。《我国成文法体制下不同属性判例的功能定位》区分指导性案例、示范性案例和一般性判例,分别讨论了其法源属性并厘定其在成文法体系中的功能定位。《非指导性案例的“指导性”与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一文从事实影响力效果、被惯习性仿照适用和说服性行动理由等方面说明非指导性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并讨论了非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方法。《成文法背景下的判例实践——近代中国最高审判机构判例汇编与实效》对近代中国最高审判机构判例汇编实践进行了考察。《德国判例的法源地位考察》从效力、分量、约束主体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德国司法实践中的判例。《法官背离判例的法理及说理》讨论了判例背离的基础和判例背离技术的说理方法。《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采取司法论证的视角来研究类案适用,将类案适用区分为判定论证和过程论证两个阶段,并对这两个阶段司法论证的具体方法展开了技术讨论。

专题十 司法裁判技术

在较宏观的层面,针对司法裁判技术进行的关于原理、方法、智能化倾向的讨论成果不断涌现,《司法裁判说理援引法律学说的功能主义反思》讨论了司法裁判援引法律学说进行说理的不同功能进路并就中国语境下的进路进行了一定分析,魏治勋《司法裁判的道德维度与法律方法——从江歌案民事一审判决的道德争议切入》、孙海波《论道德对法官裁判的影响》等文章讨论了司法裁判活动中道德因素的存在和其运用方法。雷磊教授的《司法裁判中的事实及其客观性》则回应了“以事实为依据”和“以证据为依据”的论战,指明案件事实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其中预设了对客观真相的本体论承诺和规范性诉求,厘清事实与证据的关系并主张维系“以事实为依据”的裁判结论。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责任编辑 ✎ 李维

排版编辑 ✎ 小贤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赞 (0)